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法窗內外-德拉瓦州法院效率值得學習



  • 2009-12-14
  • 工商時報
  • 【張國仁】



     金融海嘯爆發一年多來,強化公司治理的內、外管控機制與法制,儼然成為國際潮流。日前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司法院、金管會及經建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第5屆公司治理高峰論壇「建立吸引亞太企業的法律架構」,正是我國政府冀望積極跟上潮流、超越潮流努力的表徵。


     美國德拉瓦州向有「全球公司之都」美譽,舉世聞名。司法院長賴英照在該論壇中指出,德拉瓦州與我國有一點相同的地方,那就是「相信一個效率高的法院,對投資環境有很大幫助」。


     台灣人民在追求司法正義的當下,對法院的期待有兩個面向,一是裁判品質、一是裁判效率。過去所謂法院是誰家開的、送紅包買通法官等民間的普遍看法,近10年來因藍、綠政黨相互傾軋與互控,於今看來反而促進了「法院審判獨立」的角色與地位。


     對台灣人來說,現在說要向法院或法官「關說」,簡直是笑話。近年來,司法黃牛幾乎在法院已經絕跡,並非沒有源由。這除應感謝政黨互鬥,以至於無心插柳柳成蔭,讓政黨更不敢將手伸進法院外,台灣媒體的高度發達、人民法治教育受政黨互控直接、間接受惠而提升,政府資訊公開法的建置,讓資訊公開化也是助力。


     就這點來說,司法院網站對裁判書類的提供,依然沒有恢復先前的公開模式,沿襲當年為掩蓋陳水扁等家族涉案而主動將裁判書類的姓名以圈圈替代,導致裁判書類公開不完整,司法院需儘速改善外,法院「獨立審判」的基石,業已普遍植入人民心中,這是我國司法現代化過程中應當獲得相當稱讚的進步。


     台灣司法革興獲認同


     由於法制的現代化開始不久,例如刑事一審交互詰問制度才起步,二審事後審的法案仍停擺在立法程序中;而智慧財產法院、金融專庭等運作甫過1年多,工程專庭則在明年春節後才能開辦,法制現代化的成效尚待觀察,但這些司法上的革興,方向上大致是受到各界認同與肯定。


     此外,如果明年能夠將刑事訴訟制度的事後審、及企業退場機制即債務清理法草案推動立法完成,我國司法改革10多年的成果,應該會讓人民更為感受到其進步的力道。


     法院裁判轉換為經濟利益


     德拉瓦州法院受到世人的尊敬,可以說是由法院的裁判轉換到經濟的實惠利益上,也就是說,法院裁判的結果,展現了經濟效率與經濟利益。


     蘭迪大法官在演講中舉該州衡平法院前院長威廉艾倫(Wiliam T.Allen)說,一件極複雜的公司法案件,衡平法院在60天內下裁判,並非難事。他並依據2007年該州最高法院自受理案件時起,至裁決為止,平均需時37.8天。


     艾倫院長以派拉蒙與時代與華納合併爭議案為例表示,該案可完美詮釋衡平法院與最高法院的運作效率。他說「對於我判決不服的上訴,在1個月內判決,數10億美元的交易得以繼續進行,將法律風險降低」、「該案闡釋了最高法院與衡平法院規律地合併,以有效率、實用的方式迅速解釋複雜的公司案件」。


     艾倫的說法,將法院對人民在訴訟上的「經濟效率與經濟利益」,展露無遺。


     台灣的法院在獨立審判基石上,架構裁判天秤的兩端:品質與效率,到了何種境界呢?和艦案一審花了1年9月判決、二審審了1年2月宣判、三審用了11個月審理後撤銷發回;太電案2007年8月6日起訴,一審迄今逾2年3月還在審;博達案起訴1年2月宣判、二審審了3年2月宣判、三審不到9個月判決定讞,被告葉素菲在本周被檢方執行入監服刑14年。


     再觀察智慧財產法院雖才成立1年多,Nokia的 uniting communities商標爭訟,智慧法院受理後6個月就宣判,上訴後最高行政法院4個月就裁定;大陸著名的阿里巴巴公司,其Alisoft.com商標爭訟,智慧法院7個月判決,上訴後最高行政法院10個月判敗訴確定,前後才3個月。


     這些例子都是個案,在審判效率上有人做到了速審,有人可能因案件複雜還在努力,全民可以來檢驗;法院的審判效率的確還有相當的空間,需要大家給予鼓勵與鞭策。